“大雪”三候
大雪,十一月节。
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矣。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大雪”三候
大雪有三候:一候鹖鴠不鸣,二候虎始交,三候荔挺出。
这里的“荔”可不是“荔枝”。《说文解字》曰:“荔,似蒲而小,根可为刷。”《广雅》云:“马薤,荔也。”可见“荔”指马薤,一种根系发达、耐低温的植物,在北方地区能正常越冬。
“大雪”食俗
“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按照节令食俗,不少人家要在此时节把肉、禽、鱼类盐渍后风干保存,预备过年时享用。
大雪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披上冬日盛装,天气愈发寒冷。鲁北民间有“碌碡顶了门,光喝红黏粥”的说法,意思是天冷不再串门,只在家喝暖乎乎的红薯粥度日。
南京人在此时节多爱吃大萝卜。用萝卜加工成的萝卜圆子,多年来一直风靡老城南一带。老城南人有下午吃点心的习惯,围坐在摊子前,摊主在煮沸的水中舀出几个圆子盛在碗中,撒些蒜花,有滋有味。
随着太阳直射点南移,大雪白天短、夜间长,所以,古时各手工作坊、家庭手工就纷纷开夜工,俗称“夜作”。手工的纺织业、刺绣业、染坊到了深夜要吃夜间餐,因而有了“夜做饭”“夜宵”。为了适应这种需求,各种小吃摊也纷纷开设夜市,直至五更才结束,生意很兴隆。
“大雪”养生
“大雪”时节,阴气最盛,但盛极而衰,阳气有所萌动。历史学者、天津社科院研究员罗澍伟建议公众,进补时注意“去寒就温”,多吃些温阳散寒、固肾益精的食物,如羊肉、山药、红枣、枸杞等;起居方面,遵循“早卧晚起,必待日光”的原则,以防寒邪损伤阳气。
应加强锻炼,“大雪封河”,可适当参加些冰雪娱乐活动,多晒太阳,以壮阳气,抵御寒冷。此外,还要注意头部、足部的防寒保暖,每天可用温热水泡脚并按摩足底穴位。
降脂降压
黑茶具有顺肠胃的功能,对于容易积食的冬季肠胃来说,具有很好的缓解功效。同时,黑茶在降血脂降血压方面有显著的功效,还有提高免疫功能,抗血凝的作用。
红茶
预防流感
冬季预防感冒,不妨喝点红茶。红茶性甘温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糖,能够增强人体的抗寒能力,还可以去油腻。
乌龙茶
防止干燥
冬天,嘴唇干燥脱皮是最为明显的身体反应之一,而乌龙茶不寒不热,有润肤、润喉、生津、清除体内积热的作用。多喝点乌龙茶可以缓解由于维生素缺乏而出现的肌肤干裂的情况。
预防上火
柠檬中有机酸的含量比其他水果高出十几倍。用柠檬泡水喝,能有效预防皮肤干燥和上火。
酸枣
镇静安眠
酸枣在中药房是作为一味中药来使用的,具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的作用。
吃点酸枣或泡水喝,不仅可以缓解疲劳,对治疗心烦、多梦、神经衰弱都有较好的作用。
酸梅
滋养肝脏
冬季,很多人会出现肝火旺盛的现象。食用适量酸梅,有助脾胃消化,滋养肝脏,提高抵抗力。酸梅用来煮汤、炖肉都不错。
降压祛痰
中医认为,芹菜性凉,平肝健胃,味甘辛无毒,多食,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并有祛痰、降血压作用。
莴笋
有助消化
莴笋中含的钾是钠的27倍,而且含有的维生素还有利于促进排尿,维持水平衡,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有很大的裨益。
菜花
补维生素
每200克新鲜菜花,可为成年人提供一天饮食所需的维生素A 75%以上。其维生素C的含量更为突出,每100克可达80毫克,比我们冬天常见的大白菜、黄豆芽菜高3~4倍,比柑橘高两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