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解读

发布时间:2025-01-26 来源:青山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一)专利法的基本宗旨和适用范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一条,该法的基本宗旨在于保护专利权人的合法权益,鼓励发明创造,并推动其应用,以提高创新能力,进而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这凸显了专利制度在激励创新和推动社会进步中的重要作用。

(二)专利的种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了本法所称的发明创造包括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其中,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实用新型是指对产品的形状、构造或者其结合所提出的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外观设计则是指对产品的整体或者局部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作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这一条款为不同类型的创新成果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保护。

(三)专利申请与转让

1.专利申请:《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七条强调,对于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非职务发明创造专利申请,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压制。这保障了个人和单位在创新活动中的自由度和公平性。2.专利权转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十条,专利申请权和专利权是可以转让的。但转让过程需遵循一定规则,如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时,应依照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办理手续。同时,转让双方应订立书面合同,并向国务院专利行政部门登记,转让自登记之日起生效。这些规定确保了专利权转让的合法性和规范性。

(四)如何申请专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申请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专利的,应当提交请求书、说明书及其摘要和权利要求书等文件。

1.请求书应当写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名称,发明人的姓名,申请人姓名或者名称、地址,以及其他事项。

2.说明书应当对发明或者实用新型作出清楚、完整的说明,以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准;必要的时候,应当有附图。摘要应当简要说明发明或者实用新型的技术要点。

4.权利要求书应当以说明书为依据,清楚、简要地限定要求专利保护的范围。

5.依赖遗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申请人应当在专利申请文件中说明该遗传资源的直接来源和原始来源;申请人无法说明原始来源的,应当陈述理由。

(五)如何保护专利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未经专利权人许可,实施其专利,即侵犯其专利权,引起纠纷的,由当事人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专利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也可以请求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处理时,认定侵权行为成立的,可以责令侵权人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当事人不服的,可以自收到处理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侵权人期满不起诉又不停止侵权行为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进行处理的管理专利工作的部门应当事人的请求,可以就侵犯专利权的赔偿数额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当事人可以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扫一扫在手机上查看当前页面

 下载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