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 733569413/2025-00230 | 发布日期 | 2025-01-03 |
---|---|---|---|
发布机构 | 武汉市青山区应急管理局 | 有 效 性 | 有效 |
标 题 | 2025年一季度武汉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 文 号 | 无 |
2025年一季度武汉市自然灾害风险形势分析报告
一、天气预测分析
预计2024年冬季(2024年12月至2025年2月)武汉市平均气温5.5~6.5℃,较常年同期偏高0.5℃左右;降水量90~120毫米,较常年同期偏少2~3成。期间冷暖变幅大,有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冬季冷空气活动主要集中在12月底至1月上旬、1月下旬至2月上旬。极端最低气温-8~-6℃。最冷时段可能出现在1月下旬至2月上旬。预计2025年春播期(3月至4月)武汉平均气温16~17℃,与常年同期相比,偏高1.5~2℃;降水量170~200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偏少1~2成。
二、水旱风险形势分析
综合分析前期大气、海洋信号和雨水情特征等,长江委水文局预测2025年一季度长江流域降水量基本正常,其中,长江上游偏少、中下游正常偏多。目前,武汉市已进入枯水期,各区各部门:一是要进一步强化工程建设。充分利用今冬明春水利工程建设的黄金期和国家加大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窗口期,提前谋划和实施一批防汛排涝补短板项目,提升城市防洪排涝能力。二是要进一步强化隐患排查。全面开展枯水期各类防汛抗旱设施、涉水工程、重点部位和薄弱环节隐患排查及整治,督促责任单位汛前整改到位,为2025年防汛抗旱工作打好基础。三是要进一步强化运维管理。汛后紧抓枯水期,加大泵站、水库和堤防等水利设施的检修、维护和管理,确保现有水利设施能最大限度发挥防洪作用。
三、地震地质灾害风险形势分析
通过分析近年武汉市相关资料,武汉及邻区2025年1月发生5级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受气候和邻近元旦春节假期影响,1月份全市经济生产工作强度将有一定程度下降,后续随着春节假期的结束及气候回暖,全市经济生产工作逐渐步入正轨,人类工程活动集中且强度大,对地质环境影响由弱转强,同时,受长江水位变幅影响,全市地下水位也将产生一定波动,会对岩溶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产生不利影响。因此预计我市一季度地质灾害风险较12月份略有增加,有诱发地质灾害可能。各区各部门:一是要持续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四位一体”网格化管理升级。结合“隐患点+风险区”双控管理要求,相关部门要联动形成合力,对纳入管理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风险区域开展群测群防、专业监测、工程治理等综合防治措施,强化地质灾害智能化服务能力。二是要全面开展全市地质灾害隐患摸排工作。组织力量重点排查人口聚集区、交通沿线两侧、旅游景区、各类园区、堆渣倒土及填埋场、各类已建(在建)工程形成的高陡切坡,全面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四、农业生产风险形势分析
一季度农业生产上属于暖冬气候,降水少且土壤蒸发量大,田间病虫害易加重,要注意防范秋冬连旱及阶段性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通过露地耕翻土壤、保护地揭膜等降低病虫越冬成活率,若土壤失墒严重,可通过灌水使土壤减缓升温,无灌溉条件的旱地麦田,适时中耕减少水分蒸发。油菜、小麦等越冬作物前冬需注意控旺促弱,于拔节前及时镇压防止倒伏,后冬需注意防范冻害和湿渍害。寒潮来临前通过田间灌溉补墒、叶面喷施抗逆防冻剂,果树干涂白、地面覆盖、行间铺草、适当熏烟等措施,减轻冻害影响。设施蔬菜要加强设施维护和加固,根据天气及棚室温度变化做好低温防冻、通风换气、降湿防病和适时补光等措施。露地蔬菜根据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适时采收,抓好清沟排渍,强化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控等工作。
五、森林防灭火风险形势分析
冬春季是我市森林火灾高风险时期,季节转换,林间植被含水量低、易燃烧,野外火源管控难度大,火情热点发生多,防范形势复杂。加之,进入秋冬季后林内枯枝落叶迅速积累,可燃物载量急剧增高,稍有不慎易引发森林火灾,森林防火形势严峻。各相关区和部门:一是要提高政治站位,认真落实“森林防灭火工作行政首长负责制”,压实乡镇、村、林场、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等重点防火单位责任。二是要强化火源管控,在重点地区和部位设置防火检查卡口,加强进山入林人员管理,加大巡护力度,做好早期火情处置。三是要持续开展火灾隐患排查,紧盯重点目标,全面排查,不留死角,建立隐患台账,狠抓整改,挂账销号。四是要加强防火宣传,突出重点部位、重点人群、重点时段,利用广播、标语、警示牌、宣传车等多种手段,高频次、不间断开展森林防火宣传教育,营造浓厚防火宣传氛围。五是要加强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林火阻隔、防火通道、以水灭火、林火监测等设施建设。六是要做好应急准备,配足应急队伍,备齐物资器材,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值守,严密监测火情,加强信息报送。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