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 引 号 733569413/2023-20737 发布日期 2023-08-11
发布机构 青山区财政局 有 效 性 有效
标     题 关于青山区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文     号

关于青山区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的报告

字号 :  | 
发布时间:2023-08-11  |  发布单位:青山区财政局

关于青山区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

情况的报告

——2023年7月26日在青山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上

青山区财政局局长  王志军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我受青山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在向青山区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三次会议,报告青山区2023年上半年预算执行情况,请予审议。

一、上半年预算执行总体情况

今年以来,我区财政运行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区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区人大的监督指导下,财税部门始终坚定信心,全力落实区十六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对接财税改革新形势,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保持适当财政支出强度,在支持全区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

(一)一般公共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49,145万元,为年初预算的54.5%,同比下降20.6%。其中:税收收入324,586万元,同比下降20.4%;非税收入24,559万元,同比下降24.3%。

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96,373万元,为年初预算的49.3%,同比下降3.4%。

(二)政府性基金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6,048万元,其中:专项债券对应项目专项收入4,704万元,化工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344万元;青山区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324,517万元在市级收入中予以反映。

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397,516万元,主要是土地成本返还支出。

(三)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执行情况

上半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收入未实现。主要原因是区属国有企业年度财务决算审计尚未结束,国有资本收益申报和上缴工作暂未启动。

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2,598万元,为上级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专项补助安排的支出。

(四)政府债券发行情况

上半年,共发行政府债券18.96亿元,其中青山区10.68亿元、化工区8.28亿元,包括新增政府债券10.05亿元、再融资债券8.91亿元。

新增政府债券中:一般债券2亿元,主要用于东兴洲小学、四环线、智慧警务、公共基础设施提升改造、污水连通管道建设、化学工业园区焦沙二路道路和排水工程等项目;专项债券8.05亿元,主要用于九医院平战结合大楼、市政设施提档升级、武东村还建地块建设、余热供暖制冷、化工区产业园区及配套基础设施等项目。

二、上半年预算执行的主要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一)从收入预算执行情况看

一是财政收入降幅明显。上半年我区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未能完成半年预算任务,主要原因在于区内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受钢材价格下降、油价波动剧烈等市场环境影响,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均出现下滑;同时,房地产业恢复也不及预期,仍处于筑底区间。支柱产业走势低迷造成我区财政收入大幅减少,且没有其他行业能弥补支柱产业不振对区级收入的影响。加上上年政策性缓征因素形成了较高的同期基数,我区财政收入负增长的情况短时间内预计难以扭转。

二是细化分解收入组织工作任务。面对收入下行的严峻形势,区主要领导组织召开2023年上半年财政收入暨财源建设工作调度会,全面加强全区财源建设工作部署,统一思想,加压鼓劲,大力实施财源建设工程。动态了解、及时掌握武钢有限、中韩石化等驻区重点企业的政策享受效果、未来发展计划和实际困难诉求,助力企业持续发展、提升税收贡献。会同区属各部门精准财税征管,紧盯财源培植重点工作,着力兴产业、推项目、抓招商、助企业,全力冲刺全年收入目标任务。

三是想方设法解决征收难点。始终坚持以组织财政收入为中心,迎难而上、积极应对,锚定目标任务,盯住时间节点,深挖潜在收入,聚焦当前收入征管的痛点和历史遗留问题寻找突破口,尽最大可能弥补支柱产业税收下降造成的巨大缺口。一方面,想方设法争取上级在增值税免抵调库指标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千方百计协调落实纵盛置业、中新房国石“钢谷”项目、融创临江府项目等收入颗粒归仓,将收入降幅收窄15.8个百分点。

(二)从支出预算执行情况看

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在收支矛盾异常突出的情况下,通过切实加强预算支出管理,坚决扛起“三保”支出保障政治责任。按照“精打细算、有保有压”的原则打好“铁算盘”,始终坚持“三保”支出在财政支出中的优先顺序,持续优化调整支出结构,腾出财力空间支持推进“三保”工作落实,将有限的财力用在刀刃上。上半年,全区实现“三保”支出22.65亿元,确保基本民生有力保障、工资按时发放、机构正常运转。

二是惠企纾困助力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各项稳增长政策措施,加强财政金融联动,向区内802家中小微企业、186家个体工商户兑付纾困贷款财政贴息资金6,641万元。同时多渠道筹措资金,统筹安排7,956万元用于光化学研究院建设、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推广应用、全国首个数字经济根产业基地打造以及招商引资产业落地等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和引导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用实际行动助推企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提升公共服务保障重点民生。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集中财力托底民生保障支出,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投入2.9亿元支持学校重大项目建设,积极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推动基础教育事业均衡发展;投入2.79亿元落实各类社会保障、就业创业扶持、退役军人保障政策,优化计划生育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投入1.49亿元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余热供暖制冷工程及居民住宅二次供水改造,持续改善人居环境;投入1.48亿元做好核酸检测、隔离点运营、防控物资采购、新冠疫苗接种、疫情联防联控等各类防疫项目结算工作,落实医务人员临时性工作补助政策;投入6,840万元用于东部地区污水联通管建设、断头管网混错节点改造、排水管道疏捞维护,推动绿色城市建设转型;投入1,371万元打造两个蔬菜基地,优化美丽乡村样板后山村,持续改善农村居民环境,助力乡村振兴。上半年,全区民生支出20.57亿元,扎实做好各类民生民计保障工作。

(三)从财政管理改革情况看

一是严肃财经纪律,增强预算约束刚性。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原则,严格执行经区人大批准的预算,硬化预算执行约束。实行预算总量控制,量入为出、节用裕民,严禁超预算、无预算安排支出,严控新增经费,强化支出统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做好减税降费、暂付性款项、“一卡通”资金等方面财经纪律重点问题专项整治自查及上级复查工作,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强化源头控制,健全长效机制,拧紧财经纪律的“紧箍咒”,抓牢财政监督“金箍棒”。

二是前移防控关口,严控政府债务风险。抢抓中央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的政策机遇,积极争取债券资金,充分发挥债券资金对我区重大项目建设、拉动有效投资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建立健全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机制,制定《青山区(化工区)2023年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方案》、《青山区(化工区)政府性债务风险应急处置预案》,动态监控债务率等指标,及时分析和评估政府债务风险,有效前移风险防控关口,提高预警监测水平,做到风险早发现、早应对、早处置,稳步降低债务风险水平,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确保不发生风险事件。

三是深化一体化建设,提升政府采购管理质效。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积极推进政府采购模块信息化建设。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正式上线运行政府采购管理模块。新模块涵盖采购预算管理、意向公开、单一来源公示、计划申报、合同备案、履约验收等政府采购活动功能,有效实现政府采购全流程监管,对规范全区政府采购活动、提高政府采购工作效率、强化政府采购监督管理、进一步优化全区政府采购领域营商环境发挥积极作用。

上半年,尽管采取了一些开源节流的措施,但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和挑战:一是全年收入形势异常严峻。区域转型、产业升级成效体现尚待时日,招商引资企业对区级税收贡献极为有限,在钢铁、石化等支柱产业减收严重的情况下,仅靠突击解决税源征收难点不是长久之计。再加上增值税留抵退税调库,更是让本就困难的财政收入雪上加霜,完成人大批复的收入预算任务压力巨大。二是收支平衡矛盾十分突出。收支增速倒挂,财政仅负担全区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三保”支出就已经捉襟见肘,各类新增支出事项进一步加剧了支出保障压力,财政统筹平衡难度空前。三是地方政府性债务总体规模较大、综合债务率较高。政府债务还本付息资金逐年增加,存量债务化解目标任务完成相当困难,偿债资源有限,预算安排捉襟见肘。尤其是化工区财力难以负担偿债支出,债务风险不容忽视。上述问题和挑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采取有效举措,确保财政平稳可持续运行。

三、完成全年财政预算任务的工作措施

下半年,我们将继续全面贯彻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理念,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要求,持续加强经济财政运行监测分析,开拓创新狠抓收入,从严从紧控制支出,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坚决防范债务风险,以更高的标准、更实的作风、更大的决心爬坡过坎,力争完成全年预算任务,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一)突出“稳”基调,挖潜增收培育发展动能

一是按照上级部署,继续落实好稳增长政策措施,细化新一轮接续政策。动态掌握政策执行效果,优化政策机制,释放政策效应,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我区经济行稳致远。二是建立健全投资招商项目财源评价制度,把严把好项目引进财力评估关,进一步提高招商引资项目质量和效益。聚焦“3+X”现代产业体系,把抓产业、促升级、扶实体、拓财源作为招商引资核心目标,为延链补链强链提供财政支持。三是咬定目标不放松,强化措施不懈怠,加强收入精细化调度管理,最大限度提振财政收入。会同税务部门再次摸排梳理下半年可实现收入,聚焦重点精准发力,确保应收尽收。强化收入形势分析、预期管理、动态监测和研判调度,做好重点领域、区域、行业、税种征收管理。完善财税及各行业主管部门信息共享机制,落实各部门、各街道收入组织主体责任,确保各部门、各街道同频共振,提高收入征管质效。与此同时,主动对接上级部门,及时掌握上级资金政策最新投向,力争各类上级转移支付和财力补助向我区倾斜。

(二)聚合“强”动力,齐抓共管推进财源建设

把财源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以“第一力度”抓“第一要务”,切实增强全区上下财源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一是探索完善财源建设长效机制,按照属地管理和行业管理原则建立全区税源动态监管体系,实现对辖区内企业税源和项目税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构建部门协作、上下联动、运转高效的财源建设工作格局。二是成立财源建设工作专班,围绕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项目分门别类制定财源建设具体措施,定期调度财源建设工作事项,并通过“月调度、季通报、年考评”的工作方式全力推进各项财源建设工作任务落地见效。三是持续优化企业服务保障,提升对企服务精准性,重点走访武钢有限、中韩石化等骨干税源企业,及时了解企业诉求,有针对性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进一步增强财源转化成效和经济发展后劲。

(三)坚持“紧”要求,夯实“三保”支出保障能力

一是严把预算支出关口,不折不扣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在当前财政增收困难、财力有限的形势下,政府“勒紧裤腰带”过“紧日子”势在必行,更要长期坚持。把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从严从紧加强预算管理,强化统筹、厉行节约,对一般性开支应压尽压,确保基层“三保”不出任何问题。二是增强预算刚性约束,坚决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开支”。严格控制预算追加,预算执行中部门新增的支出事项,原则上一律通过统筹年初部门预算、调整支出结构等方式自行解决,相应腾出有限财政资源,以政府过紧日子换老百姓过好日子。三是持续提高重点支出保障能力,推动财政资金向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环境保护等民生领域倾斜。保障九医院平战结合大楼、钢城十三中、东兴洲小学,以及老旧小区改造、污水处理等各类民生项目早见成效,进一步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政策要求完成各类疫情防控项目经费结算。同时,统筹做好财政支出提进度、保强度工作,有力有序加快部门预算执行,确保财政资金早投入、早见效。

(四)着力“防”风险,守牢债务管理安全底线

一是全力争取债券发行,深入开展政府债券申报项目区级预审,指导项目单位加强项目策划和储备,做好债券发行基础工作,完善地方政府债券项目储备运作机制,合理安排债券资金发行。二是严格落实上级部门关于政府债务管理的相关工作要求,按照“谁举借,谁偿还”的原则强化举债单位主体责任,做好政府债券“借用管还”全生命周期管理,逐个环节跟踪进展,强化债券资金使用管理,合法合规加快债券资金使用,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三是动态监测债务风险,牢牢守住债务风险底线。加强债务监测、风险研判和变动统计工作,抓实存量债务化解,提高债务风险统筹应对能力。多渠道筹措资金积极稳妥化解存量债务,跟踪推进存量债务置换,不断优化债务结构。压紧压实债务风险防范化解工作责任链条,建立多部门共同参与、协同合作的工作机制,依法依规履行债务清偿责任,整体推进防范化解债务风险工作,确保债务风险总体可控。

(五)落实“严”管理,有效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一是加大预算统筹力度,继续深化一般公共预算与政府性基金预算、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的统筹衔接。盘活各类存量资源,加快结余资金收回统筹,推动低效运转财政资源调剂统筹,提高配置效益。二是持续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尝试构建分行业、分领域的核心绩效指标和标准体系。强化绩效评价结果应用,完善将预算执行、绩效评价、审计巡察发现问题与预算安排挂钩的机制,健全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链条,提高预算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标准化水平。三是按照上级预算管理一体化工作整体部署,做好沟通协调和基础准备,稳步推进非税模块、资产管理模块上线,并将直达资金管理纳入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四是推动新时代财会监督工作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意见》,切实履行财会监督主责,有力维护财经纪律。同时,加强财会监督与人大监督的贯通协调,主动接受人大预算审查,有效形成监督合力,提高财政预算管理的科学性、有效性。

主任、各位副主任、各位委员:

下半年财政工作各项任务异常艰巨。我们将坚持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指导下,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着既定目标任务加压奋进,为加快建设现代化青山绿水红钢城做出积极贡献。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下载] [打印] [关闭]